试管胚胎怪像“非整倍体”,反复移植失败的罪魁祸首
在做三代试管的时候,女性难免会遇到非整倍体的情况,它相比于整倍体以及马赛克胚胎来说,基本上不具备移植的可能性,在以前PGS尚未深入的年代,抛开女性身体因素,非整倍体胚胎成了反复移植失败的罪魁祸首,近年来PGS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经过移植前染色体筛查可以在很在程度上保证胚胎的活产率。
男性染色体核型
非整倍体具体指的是染色体组内的个别染色体数目有所增减,使得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成基数的完整倍数,称之为非整倍体,简单来说就是一颗胚胎的染色体多了一条或者少了一条,甚至某一个片段多一段或者少一段都属于非整倍体的范畴。
染色体条数增加形成非整倍体
非整倍体是对染色体结构及数目说的,其往往会使得细胞的全能型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各自疾病,比如21三体、18三体以及13三体,在二倍体中非整倍体的变异具体有四种类型,即:
一般来说非整倍体一般不具备遗传性,即使具有一整套完整的染色体,但是后代遗传而得得染色体却有可能发生缺失或是有多余的拷贝,并且还会引发一些列先天畸形,比如三倍体综合征,XXYY综合症及克氏综合症等等。
根据研究表明,染色体非倍体属于基因失衡,发生概率约为10%左右,并且会随着女性的生育年龄的增加而呈现指数型增长,在生育晚期甚至超过50%,据科研团队发现,导致胚胎呈现非整倍体的根本原因是“交叉成熟缺陷”,正是由于这种女性独有的“交叉成熟缺陷”造成了高频率的染色体分裂错误。
我们都知道PGS筛选染色体可以分为三种结果,即整倍体、马赛克胚胎以及非整倍体胚胎,其中整倍体胚胎移植成功率最高,马赛克胚胎成功率稍低并且还要有选择地移植,而非整倍体一般是不建议移植的,不仅胚胎着床率低,还有可能导致胚胎停育、自然流产、胎儿畸形等问题。
所以在做试管的过程中,一般会建议进行囊胚培养,通常培养可以有效降低非整倍体率,相对应的就能间接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尤其是高龄女性,卵子质量本身就比较低,囊胚培养就是一种对非整倍体胚胎的自然筛选,非整倍体活不到囊胚。
简单来说整倍体的含义是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位基本染色体整数倍,比如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异,通常都是以二倍体产生的,正常染色体为单位进行增减的时候,就会被称为整倍体了。
而非整倍体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异常,比如某一条或某一个片段的增加和缺少,两者在试管方面的应用大有不同,前者是优先移植胚胎,后者则是不建议移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