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的研究,在曲折中前进,充满质疑与肯定
干细胞的发现是医学中一个大事件,它的发现对于认识人体的微观世界起到推动作用。在过去干细胞这个词带有一点神秘色彩,从我们初中生物课本对干细胞的认识,再到如今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去上网搜索了解“干细胞”,干细胞褪去神秘面纱、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走出“迷雾”出现在普罗大众的视野之中被人们所了解。
人们很多时候都是从各种医疗大事件中注意干细胞的存在,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中,例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拯救白血病患者”“干细胞干预风湿病效果显著”等,。但“干细胞的伦理”也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胚胎是否看作生命?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一度在西方国家引发巨大讨论,最大的原因是研究它就意味着需要破坏人类胚胎。(胚胎干细胞是存在于胚胎形成的早期)
这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胚胎是否看做成一个生命,是否将其看做人,享有人的权利”。早期西方有些国家的人认为胚胎是一个同成年人和小孩一样具有人权的人,因此认为胚胎就是个人。根据这种观点,胚胎不容被随意破坏,必须受到和人一样的尊重。如果强行取得,这无异于谋杀。
如果胚胎不算生命,那出台的反对堕胎的法律等算什么?这伦理之争涉及多方。
医患关系,伦理问题
在过去,神农尝百草,草药的应用多是依据人的经验。
在上世纪开始,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剂的发展,同时还要临床研究程序的发展,四期临床成为药品上市的硬门槛。
而干细胞是作为药物还是技术还存在争议,在造血干细胞的发展中,我国走的就是医疗技术。在如欧美的某些国家执行着严格的药品上市路线,但事实上又存在大量的干细胞诊所和医院,以美国为例就有超2000家,日韩同样如此。所以对干细胞治疗的评价不置可否。
但对于每一个渴望找到治愈方法的病人,而干细胞又实实在在地帮助了部分病人(甚至是绝症病人)获得了康复。这时候伦理之争不可避免且没有明确答案。
一方面作为医生,有责任尽可能的改善患者的健康,但使用尖端但未经广泛临床测试的干细胞疗法(前提是安全)是为患有其他无法治愈的疾病的人提供治疗,或许是有希望的唯一方法,毕竟有些生命岌岌可危,病程等不起。
另一方面,医生又被不能伤害患者,但使用尖端但未经广泛临床测试的疗法可能会对病人健康产生未知的负面影响,即使这个概率非常小,无疑会对医生的职业生涯造成危害。
作为患者,这个伦理之争就较小,在面对无药可医和一种未经充分测试的治疗之中选择,许多人宁愿承受风险也不愿等死。
除去这两方面,也有无法获得答案的伦理问题,可见这是一场复杂且话题庞杂的辩论,需要多方参与讨论。不管如何,这些对话始终要继续下去,这样才能促进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与稳定发展。